机器人手术

图片丢失啦
本专题精选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期刊发表的机器人手术相关的操作视频、临床经验、专家论坛等内容,旨在为我国从事机器人手术的临床工作者提供帮助与参考。
共找到 170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机器人手术专业委员会,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外科专业委员会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1, 10 (01): 16-25.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1.01.003
    摘要 (241) HTML (26) PDF (6191 KB) (24)

    机器人微创手术是当代外科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2015版)》的发布对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的规范化开展与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理念更新与技术进步,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基于此,在2015版专家共识的基础上,修订并发布了《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对理论技术体系进行了补充、更新和完善,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 2.
    机器人手术十年体会
    王述民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1, 08 (01): 1-5.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73.2021.01.01
    摘要 (96) HTML (1) PDF (1334 KB) (9)
  • 3.
    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肾脏内翻法背侧肾门肿瘤肾部分切除术
    邵志强, 肖毅, 郭加翔, 卢永良, 蒋司楠, 朱晓应, 马晗, 郁华亮, 杨勇, 杨渝, 高江平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1, 15 (01): 8-1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1.01.003
    摘要 (66) HTML (0) PDF (995 KB) (6)
    目的

    研究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肾脏内翻法背侧肾门肿瘤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回顾性总结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背侧肾门肿瘤患者行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肾脏内翻法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并对手术步骤及结果进行总结。共计21例,其中男17例,女4例,年龄26~78岁,平均(53±14)岁,肾肿瘤均为单发,直径(2.5~8.0)cm,平均(4.3±1.7)cm,R. E. N. A. L评分6~12分,平均(9.4±1.5)分。取完全健侧卧位,术中于皱褶或薄弱处(Toldt’s线)切开腹膜:右侧向上至结肠肝曲,必要时切开三角韧带和肝结肠韧带;左侧向上至脾脏外上缘,必要时离断脾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向下至肾下极,使升结肠和结肠肝曲或脾和降结肠向腹侧中线移位。依次切断肾上、下极的脂肪组织分别至肾蒂血管、输尿管处,使患肾可轻易或自动向腹侧翻转,肿瘤及肾门得以充分显露,行常规肾部分切除及缝合。

    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或改根治性肾切除。镜下操作时间30~140 min,平均(80±24)min。术中出血量为20~500 ml,平均(104±115)ml。输自体血12例,无输异体血者。肾热缺血时间为8~34 min,平均(17±7)min。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平均35 h,应用止痛药3例。发生尿瘘1例,留置双J管引流治愈。无腹腔脏器损伤、感染及继发出血等并发症。病理结果:透明细胞癌15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乳头状癌1例,嗜酸细胞瘤1例,恶性肿瘤无切缘阳性。术后随访6~18个月,中位时间12个月,所有患者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机器人辅助后腹腔镜背侧肾门肿瘤肾部分切除术,肾脏内翻法可使肿瘤和血管充分显露,便于操作,降低手术难度,安全有效。

  • 4.
    三站进阶模式在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刘方, 曹智, 许亚龙, 吉进, 周永强, 王富博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409-413.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0.06.003
    摘要 (67) HTML (1) PDF (956 KB) (1)
    目的

    探讨体外模型+虚拟现实+实际操作三站进阶模式在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培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第一站:体外模型训练。受训者在体外模型上进行端端吻合培训,使用Test T、Test R两种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受训者进行评分。第二站:机器人虚拟现实培训。采用虚拟培训技术培训受训者,评价培训前后指标的变化。第三站:机器人体内操作。受训者与对照组医师进行机器人辅助膀胱尿道吻合,应用膀胱注水试验,评价吻合的可靠性。

    结果

    第一站中,6名受训者总体得分显著提高(P=0.004),由训练前的(50.0±10.5)提高至(79.2±9.7);吻合时间明显缩短(P<0.001),由(654.5±24.7)s降至(331.0±36.6)s。第二站中,6名受训者的总体分数显著提高(P<0.001),由训练前的(35.3±3.1)提高至(86.0±4.2);吻合时间显著下降(P<0.001),由(345.5±31.2)s降至(170.0±7.4)s。第三站中,6名受训者在上级医师的指导下均顺利完成膀胱尿道吻合,相比6名对照组医师平均吻合时间由(40.7±8.6)min缩短至(27.5±8.4) min(P=0.023)。在膀胱注水试验中,受训者组未发现吻合口漏水情况,对照组有2例发生漏水情况,由上级医师进行了补救性缝合。

    结论

    三站进阶模式能够快速缩短术者机器人前列腺癌根治术学习曲线,有利于在我国有限的机器人设备情况下推广。

  • 5.
    荧光显影技术在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吴波, 胡操阳, 申彭亮, 尹楠, 白淘, 邵渊, 王东文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414-41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0.06.004
    摘要 (49) HTML (1) PDF (1148 KB) (1)
    目的

    探讨经会阴穿刺注射吲哚菁绿(ICG)介导的组织荧光显影识别技术在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与盆腔淋巴清扫术的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意义。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到2018年12月期间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前列腺根治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淋巴显影技术患者30例(研究组),平均年龄(62±8)岁;体质量指数(22.8±1.4)kg/m2;前列腺体积(57.5±1.4)ml;术前PSA(81.2±1.2)ng/dl;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占46.73%。对照组30例,平均年龄(61±7)岁;体质量指数(22.7±1.3)kg/m2;前列腺体积(56.9±1.3)ml;术前PSA(82.4±1.2)ng/dl;Gleason评分≤7分的患者占43.30%。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采用前列腺穿刺注射5 mg ICG溶液,应用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配备的Firefly摄像头进行荧光显影组织的观察及切除,所切除组织进行标记计数并送病理检查。收集术中指标、术后并发症情况,随访终点为生化复发。

    结果

    30例研究组患者接受了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注药,1例出现了ICG泄漏情况。30例患者前列腺腺体显影良好且与周围非荧光显影组织区别明显。30例患者均观察到了淋巴结组区域有荧光显影,荧光显影的特征为细管状及团块状,经术后病理明确为淋巴管及淋巴结组织。所有患者切除下的淋巴结总数为970枚,研究组526枚,明显多于对照组444枚。研究组每例患者较对照组多检出2.7枚淋巴结(17.5枚/例vs 14.8枚/例)。研究组显影淋巴结419枚,未显影107枚,荧光识别率达89.6%。两组术后控尿率96.7%,研究组淋巴漏发生率6.7%(16.7%),生化复发率3.3%(13.3%),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会阴途径前列腺内注射ICG介导的荧光显影方法稳定可靠,安全易行,荧光显影识别淋巴组织敏感性高,但缺乏前列腺癌特异性。

  • 6.
    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紫砂壶型"原位回肠新膀胱的临床疗效分析
    田家乐, 张古田, 张威, 邓永明, 林廷升, 孙逸凡, 张成伟, 杨荣, 张士伟, 甘卫东, 李笑弓, 郭宏骞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420-42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0.06.005
    摘要 (32) HTML (0) PDF (1067 KB) (1)
    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全腹腔镜下"紫砂壶型"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的尿控和肿瘤学预后。

    方法

    以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连续进行的10例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男9例,女1例,年龄(63±11)岁,极高危非肌层浸润膀胱癌5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5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2~37个月。记录手术视频、术后90 d内并发症、随访期间患者的尿控恢复、分肾功能、上尿路影像学结构改变以及肿瘤学预后。

    结果

    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下机器人辅助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原位新膀胱手术,手术时间(584±56)min,出血量(655±275)ml,术后进食时间1~3 d;1例患者术后6个月行切口疝修复术,其余无Ⅲ级以上并发症。5例(50%)患者术后6~12个月尿流动力学检查提示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分别为(6.3±4.5)ml/s、1.80(0.30)ml/s,术后新膀胱充盈尿量及残余尿量分别为(525±273)ml、161(227)ml,患者日间完全控尿9例(90%),夜间完全控尿8例(80%)。随访期间,发现4侧肾盂轻度扩张,监测分肾功能正常。1例患者术后18个月出现肺转移,其余患者未发现局部复发及转移。

    结论

    "紫砂壶型"回肠原位新膀胱是在Studer型、VIP型回肠新膀胱基础上的储尿囊成型技术改进,术后新膀胱功能良好,能有效保护上尿路形态,恢复排尿功能。

  • 7.
    经腹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医护配合
    罗敏, 罗欢, 蔡春明, 邱逸红
    中华腔镜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6): 430-433. DOI: 10.3877/cma.j.issn.1674-3253.2020.06.007
    摘要 (83) HTML (0) PDF (974 KB) (2)
    目的

    总结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护理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泌尿外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的86例经腹入路和128例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评价两种方式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装机前准备时间、医师满意度等指标。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一例中转开放,两组体位安置用时、护理潜在风险事件发生率、肾热缺血时间、医师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装机前准备时间和手术时间经腹膜后入路较经腹入路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经腹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机器人肾部分切除在围术期护理上有共性,也各有其护理特点和关注点。术前应充分评估、了解手术方案,根据手术方案针对性进行体位摆设,做好患者安全监护,术中备物齐全、熟练配合,缩短肾动脉阻断时间,才能保证手术效果。

  • 8.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的机器人与胸腔镜辅助胸外科手术治疗肺癌的近期效果比较
    马征, 岳韦名, 高存, 司立博, 孙振国, 陈观卿, 崔京京, 曲成浩, 田辉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0, 07 (04): 208-213.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73.2020.04.02
    摘要 (45) HTML (0) PDF (582 KB) (3)
    目的

    在倾向性评分匹配配对良好的情况下,比较机器人与胸腔镜在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围手术期安全性与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胸外科田辉教授肺外科团队因原发性肺癌行肺叶或亚肺叶切除+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或采样术的2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30例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胸外科(RATS)肺切除术,为RATS组;156例行电视胸腔镜辅助胸外科(VATS)肺切除术,为VATS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进行混杂因素校正,比较匹配后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结果。

    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分析后,每组88例配对成功。对两组病例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行统计学分析,发现RATS组手术时间略长于VAT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5)。RATS组术中出血量较VATS组更少(P<0.001)。RATS组淋巴结清扫站数(P<0.001)及清扫个数(P=0.031)均高于VATS组;RATS组住院费用较VAT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第1~3天疼痛数字评分(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RATS组术后第1~3天NRS评分更高。两组淋巴结升期率、术后第1~3天引流量、术后全部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可切除肺癌手术治疗上,RATS与VATS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及短期疗效相似。此外,RATS在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彻底性上存在优势,缺点是增加了住院总费用,潜在增加了术后疼痛。

  • 9.
    机器人在胸腺瘤手术中的技术与临床应用
    张家豪, 张亚杰, 李鹤成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0, 07 (04): 252-256.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73.2020.04.09
    摘要 (53) HTML (1) PDF (558 KB) (3)

    胸腺瘤是最常见的前纵隔原发肿瘤,目前标准的手术方式为胸腺扩大切除术,包括完整切除胸腺和纵隔脂肪组织。常用手术方法包括经胸骨切开术(ST)、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RATS)。随着微创胸腔镜技术发展,微创胸腺切除术已在临床越发普及。与常规胸腔镜相比,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在高难度、高风险、操作精细的纵隔外科手术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该手术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且能让外科医生更加舒适地完成手术。RATS胸腺切除术常用手术入路包括经左胸、右胸、剑突下胸骨后入路等,适应证及手术步骤与VATS相似。然而其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技术,已有证据初步证实其安全性及围手术期结局方面的优势,然而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验证

  • 10.
    微创外科时代达芬奇机器人在胸外科的应用经验与思考
    李剑涛, 罗清泉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5): 260-264.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0.05.002
  • 11.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宫颈癌分期术中的应用
    马丽芳, 邹冬玲, 周琦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5): 278-282.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0.05.006
    摘要 (47) HTML (0) PDF (768 KB) (0)
    目的

    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在宫颈癌分期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并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2020年3~7月共60例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ⅢC1r期患者分别接受机器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25例,机器人组)和腹腔镜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35例,腹腔镜组)的相关临床数据。

    结果

    机器人组与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7.60±5.440)min、(168.00±12.39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5.88±2.023)ml、(111.70±13.186)ml,淋巴结切除数目分别为(8.32±1.545)枚、(7.37±0.897)枚,术后开始接受放(化)疗时间分别为(11.08±0.812)d、(13.20±0.711)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8.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关,期别越高,淋巴结转移风险越大(χ2=11.295, P<0.05)。

    结论

    机器人手术对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有一定优势,患者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宫颈癌临床分期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有关,期别越高,淋巴结转移风险越大,手术分期可以为患者后续精准放疗提供依据,有一定临床意义。

  • 12.
    机器人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原位切除联合主胰管架桥修复术
    赵国栋, 张修平, 赵之明, 高元兴, 谭向龙, 刘荣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5): 288-290.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0.05.008
    摘要 (33) HTML (0) PDF (1081 KB) (0)
    目的

    总结机器人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原位切除联合主胰管架桥修复术的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进行机器人下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原位切除联合主胰管架桥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患者顺利完成手术,镜下操作时间135 min,术中出血量约50 ml,术后6 d带引流管出院,术后18 d左右拔除引流管。术后病理考虑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腺瘤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

    结论

    原位切除联合主胰管架桥修复术是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和外科理念,在功能脏器保护的同时更注意生理解剖完整性的保护,通过主胰管架桥修复为核心技术的胰腺整形修复术还原人体正常解剖结构,显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13.
    外科医师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工作的负荷情况分析
    苏英杰, 窦磊, 庞晓燕, 李芳梅, 张颐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5): 305-307.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0.05.013
    摘要 (33) HTML (0) PDF (950 KB) (1)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是一种新兴的外科机器人平台,通过微创方法实施复杂的手术,凭借出色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使其具有操作稳定性强、灵活性高的特点,近年来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增加。该系统将医师的手术操作位置从手术台转移到外科医师操控台,因此医师的工作负荷也随之发生变化,但变化情况却存在争议,国内尚无充分的研究。笔者就外科医师应用机器人系统手术过程中的工作负荷情况进行综述,旨在通过分析工作负荷变化情况从而完善机器人手术系统,使其更符合我国医疗特色。

  • 14.
    机器人荧光显影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一例并文献回顾
    李震, 叶明侠, 杨雯, 范文生, 李立安, 孟元光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4): 247-249.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0.04.012
    摘要 (62) HTML (0) PDF (1017 KB) (0)
    目的

    探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在机器人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中指导手术范围的可行性。

    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妇产科的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例,术前完善检查,无手术禁忌,拟行机器人全子宫双附件切除+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术中利用吲哚菁绿荧光显影技术指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进而对病灶进行切除。

    结果

    病变定位准确,患者术后顺利出院。

    结论

    机器人荧光显影技术能够清晰识别子宫内膜异位病灶。这项技术简单、快速,且能够在术中实现实时定位,指导手术范围。

  • 15.
    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的下一个战场?
    成兴华, 杨运海, 罗清泉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0, 07 (03): 131-134.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73.2020.03.01
    摘要 (44) HTML (0) PDF (1103 KB) (1)

    局部进展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在临床上极具挑战性,常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局部治疗的效果直接决定患者后续治疗策略及远期预后。对于可切除局部进展期肺癌,目前开放手术仍是主流术式。机器人辅助胸腔镜手术由于更清晰的视野及灵活精准的操控,在操作上更接近开放手术,可对复杂部位进行更精细的解剖,具有传统腔镜手术无法达到的技术优势,同时较开放手术可明显降低手术创伤,因而有可能在局部进展期肺癌的外科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16.
    胃-食管预制机器人胸内手工分层吻合——一种胃-食管胸内吻合的新策略
    卓泽国, 李刚, 林一丹
    中华胸部外科电子杂志 2020, 07 (03): 146-151. DOI: 10.3877/cma.j.issn.2095-8773.2020.03.04
    摘要 (54) HTML (1) PDF (1333 KB) (2)
    目的

    报告胃-食管预制机器人胸内手工分层吻合(PRILA)的技术特点。

    方法

    术前活检确诊为食管癌并愿意接受机器人辅助微创食管切除术(RAMIE)的患者为本研究纳入对象。胃食管吻合前预处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以胸骨角为标志在体外完成管状胃的预制;吻合前采用冷造口的方法在胃前壁造口;采取保护性胃包裹及传动法拖曳管状胃进入胸腔的方式;采用腔内阻断的方法夹闭食管近端,以减少吻合时食管端出血。术后每半年随访一次以追踪患者转归。

    结果

    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12名食管癌患者采用PRILA术式顺利完成了肿瘤切除及消化道重建,均未发生中转开胸。所有患者取得R0切除,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9天,出院时所有患者可耐受半流质饮食,术后随访1年均未发生肿瘤复发或转移。

    结论

    胃-食管PRILA在食管癌的外科治疗中安全可行。该术式通过对食管及管状胃的预处理,为术者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术野,保证了手术的流畅性和分层吻合的精确性。该方法为胸外科医师应对胃-食管胸内吻合的挑战提供了一条新策略。

  • 17.
    "双U"三步法胰肠吻合术在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应用
    朱洪银, 霍天宇, 崔王平, 张昕宁, 董烨, 魏志刚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4): 374-377.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0.04.016
    摘要 (34) HTML (0) PDF (1829 KB) (1)
    目的

    探讨"双U"三步法胰肠吻合术(PJ)在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RPD)中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6期间行RPD的28例患者病例资料,对术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分析。

    结果

    2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双U"三步法吻合时间为17~35 min,平均23.5 min,术中出血量50~600 ml,平均178.3 ml。术后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8.6%)出现术后胰瘘(POPF),均为B级,经抑制胰液分泌,延长腹腔引流时间及营养支持治疗后痊愈。2位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经保守治疗后康复出院。平均术后住院时长13.9 d(3~63 d),无住院期间死亡病例。

    结论

    "双U"三步法PJ操作简便,利于学习,吻合质量安全可靠,愈合快,应用范围广,对减少并发症及降低POPF有一定优势。

  • 18.
    达芬奇机器人胃癌手术学习曲线
    田园, 林叶成, 李勇, 范立侨, 张志栋, 王冬, 赵雪峰, 赵群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3 (03): 151-155. DOI: 10.3877/cma.j.issn.1674-6899.2020.03.006
  • 19.
    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机器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NOSES Ⅰ式)一例报道
    唐和春, 刘东宁, 朱伟权, 罗瑞, 何鹏辉, 李太原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20, 09 (03): 296-298. DOI: 10.3877/cma.j.issn.2095-3224.2020.03.016
    摘要 (61) HTML (4) PDF (845 KB) (6)

    报道并分析一例行腹部无辅助切口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NOSES Ⅰ式)的机器人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病例,并对机器人NOSES手术的可行性、优势及适应证进行讨论。

  • 20.
    达芬奇机器人在乳房重建中的应用及未来发展新趋势
    陈莉
    中华乳腺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3): 131-133. DOI: 10.3877/cma.j.issn.1674-0807.2020.03.001
    摘要 (67) HTML (2) PDF (998 KB) (3)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的乳房重建技术是乳腺外科技术微创化的重要分支。虽然机器人价格昂贵、普及率低、学习曲线长,但其智能化及远程操控能力具有独特优势。机器人辅助微创乳房重建是未来发展新方向。笔者将重点介绍机器人在乳房重建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为同行们提供临床实践的参考。

    CSCD(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