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Loading ...

    发表年度

    Loading ...

    文献类型

    Loading ...

    期刊

    Loading ...
  • 文献
  • 视频
共找到 38592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子宫浆液性囊腺瘤影像学表现一例
    李笑, 姚千红, 王飞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86-588.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15
    摘要 (98) HTML (33) PDF (1952 KB) (108)
  • 2.
    早期子宫中肾样腺癌影像学表现一例
    陈程, 俞梅, 王馨梅, 王铭, 刘真真, 戴晴, 苏娜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83-585.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14
    摘要 (86) HTML (18) PDF (2394 KB) (45)
  • 3.
    盆腔静脉侵袭性葡萄胎一例
    王铭, 何泳蓝, 杨萌, 戴晴, 苏娜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80-582.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13
    摘要 (79) HTML (30) PDF (2620 KB) (44)
  • 4.
    超声新技术在儿童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游雅兹, 唐毅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76-579.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12
    摘要 (68) HTML (13) PDF (2029 KB) (42)
  • 5.
    肺部超声在儿童感染性肺炎中的应用进展
    叶晨雨, 王臻, 粱嘉赫, 杨勇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72-575.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11
  • 6.
    USCT声速反演成像定量评估肌肉脂肪含量的实验研究
    唐瑞, 李盼盼, 李玉冰, 崔立刚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64-57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10
    摘要 (59) HTML (1) PDF (3438 KB) (29)
    目的

    利用基于全波形反演(FWI)的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USCT)新型成像技术定量评估肌肉脂肪含量。

    方法

    选取39例离体新鲜猪后腿模型,利用环形阵列USCT系统(512阵元,0.9 MHz)进行扫描,基于频域多尺度FWI算法重建高分辨率声速图像。在得到声速图像后,根据肌肉组织与脂肪组织之间的声速差异,对图像进行分析,计算脂肪面积百分比。以病理学分析(HE染色)测量的脂肪面积百分比为金标准进行对比验证。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及组内相关系数(ICC)、Bland-Altman图分析评估USCT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与一致性。

    结果

    USCT测量的肌肉脂肪含量为(17.79±8.97)%,病理测量结果为(19.90±9.42)%。相关性分析显示,USCT与病理肌肉内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 =0.874,P<0.001)。一致性分析显示,USCT与病理结果的ICC为0.853(95%CI:0.704~0.925,P<0.05),Bland-Altman图显示,一致性界限(LOA)为-11.22%~6.99%。USCT与病理测量的肌肉内脂肪含量存在系统性偏差(平均差值=-2.11%)。去骨后USCT成像可清晰区分皮肤、脂肪与肌肉组织,显著提升定量精度。

    结论

    本研究基于声速反演的USCT技术能够有效量化肌肉脂肪含量,为肌肉退行性病变的早期诊断提供非侵入性评估新途径,并为肌骨代谢性疾病的精准影像评估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 7.
    母胎超声参数对复发性流产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汪浪, 何怡华, 李征毅, 刘翠云, 颉剑锋, 陈健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56-563.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09
    摘要 (80) HTML (4) PDF (3283 KB) (18)
    目的

    探讨复发性流产(RSA)孕妇孕中晚期母胎超声参数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及超声参数评估不良妊娠结局(APO)的效能。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2年6月至2024年2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生殖科于孕25~31周诊断为RSA的孕妇61例。超声监测母体双侧子宫动脉(UtA)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胎儿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PSV)、PI],胎儿脐动脉(UA)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流速与舒张期末流速比值(S/D)、RI和PI];通过计算UtA-PI及UtA-RI的平均值,得出平均搏动指数(MPI)和平均阻力指数(MRI);根据公式计算脑胎盘比(CPR) [CPR=MCA-PI/UA-PI],同时监测腹内段脐静脉(IUV)及游离段脐静脉(FUV)内径(D)和时间平均峰值流速(TAmax);根据公式计算脐静脉血流量(UVBF) [Q=0.5 TAmax×π×(D/2)2]。随访妊娠结局,将61例孕妇分为正常妊娠结局组及APO组;分析母胎超声参数与APO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

    结果

    61例孕妇中,发生APO 25例。APO组孕妇UtA-MPI、UtA-MRI及胎儿IUV-D、FUV-D、游离段脐静脉血流量(FUVBF)均高于正常妊娠结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85±0.24 vs 0.71±0.16,0.53±0.09 vs 0.48±0.07,0.50(0.45,0.54)vs 0.47(0.43,0.51),0.63±0.07 vs 0.57±0.06,159.92±48.38 vs 131.41±38.40;P均<0.05]。Lasso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UV-D、FUV-D、UtA-MPI为与APO相关的预测因子。上述3项指标预测APO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3、0.718、0.666,3项指标联合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9(95%CI:0.732~0.946),敏感度为64.0%,特异度为97.2%。

    结论

    RSA孕妇在妊娠25~31周时的孕妇UtA-MPI、UtA-MRI及胎儿IUV-D、FUV-D、FUVBF与妊娠结局有关。IUV-D、FUV-D及UtA-MPI可作为预测APO的重要指标,联合预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对指导高危妊娠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8.
    基于高频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术后疗效的初步研究
    张硕, 袁建军, 崔明哲, 丁晓, 吴铭, 郭艳艳, 彭会娟, 秦亚飞, 陈晨, 朱好辉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47-555.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08
    摘要 (83) HTML (3) PDF (4459 KB) (17)
    目的

    应用高频超声与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淋巴静脉吻合术(LVA)治疗继发性淋巴水肿的疗效。

    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血管外科接受LVA手术的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34例,治疗前后患者均接受肢体周径测量、生物电阻抗分析(BIA)以及高频超声与SWE的检查。分析比较治疗前与治疗后多个肢体测量点的真皮层剪切波速度和厚度以及皮下组织层剪切波速度和皮下组织厚度,采用Pearson或Spearman检验分析各超声测量值治疗后改善率与患侧肢体过剩体积百分比(PEV)改善率及细胞外水比率(ECW/TBW)改善率的相关性。

    结果

    34例患者中,健侧肢体与患侧肢体对应部位真皮层、皮下组织层的厚度与剪切波速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01)。LVA后,患侧PEV及ECW/TBW均降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1);各测量点真皮层剪切波速度降低、皮下组织层剪切波速度升高、皮下组织层厚度降低,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01);真皮层厚度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测量点真皮层剪切波速度改善率与ΔPEV均呈正相关(r =0.392~0.709,P均<0.05),与Δ(ECW/TBW)均呈正相关(r =0.346~0.687,P均<0.05)。皮下组织剪切波速度改善率与ΔPEV均呈负相关,膝关节上下的两个平面(髌骨上缘下10 cm平面和髌骨上缘平面)及小腿中点平面各点的相关性较高(r均<-0.5,P均<0.01);皮下组织剪切波速度改善率与Δ(ECW/TBW)呈负相关,以膝关节上下两个平面(髌骨上缘下10 cm平面和髌骨上缘平面)及小腿中点平面各点的相关性较高(r均<-0.41,P均<0.05)。皮下组织厚度改善率与ΔPEV及Δ(ECW/TBW)呈正相关(r =0.316~0.708,P均<0.05)。

    结论

    继发性淋巴水肿患者LVA术后肢体真皮层剪切波速度降低、皮下组织层变薄。采用高频超声与SWE技术评估淋巴水肿手术治疗效果,可精细化反映患侧肢体治疗前后各组织层次改变情况,为术后随访及治疗提供超声影像学证据。

  • 9.
    基于YOLO 11的肢体长骨骨折断端超声检测模型的临床价值
    傅小芳, 杨青翰, 孙昌琴, 豆梦杰, 胡峻溥, 孙灏, 吕发勤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41-546.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07
    摘要 (80) HTML (6) PDF (2883 KB) (34)
    目的

    探讨基于YOLO 11的肢体长骨骨折断端超声检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3年7月至2025年1月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206例长骨骨折患者,采集骨折断端的超声长轴切面图像,经Labelme软件标注,建立训练数据集(461张图像),按7:1:2随机划分为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训练YOLO 11模型,通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交并比>50%时的平均精度均值(mAP@50)评估模型性能,并与YOLOv8模型对比。另纳入40例受试者(骨折组与正常组各20例),采集骨折断端及正常骨超声图像构建独立临床验证集,通过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NPV)、阳性预测值(PPV)综合评估模型的临床诊断效能,并分析单帧平均推理时间。

    结果

    测试集数据显示,YOLO 11模型的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mAP@50分别为87.9%、85.3%、86.6%、89.2%,优于YOLOv8的82.9%、74.3%、78.4%、81.9%。临床验证集中,YOLO 11的敏感度(92.7% vs 83.9%)及NPV(91.2% vs 82.8%)优于YOLOv8,特异度(95.4% vs 98.0%)和PPV(96.2% vs 98.2%)略有下降,单帧平均推理时间较YOLOv8略增加(42.5 ms vs 36.1 ms)。

    结论

    YOLO 11模型在肢体长骨骨折断端检测中可高效识别骨折断端,为院前快速筛查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工具。

  • 10.
    高频肌骨超声在手指肌腱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王佳佳, 单永, 姜凡, 方明娣, 彭梅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35-54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06
    摘要 (109) HTML (15) PDF (2675 KB) (40)
    目的

    探讨手指肌腱损伤在超声图像上可能出现的特征,评估高频肌骨超声在手指肌腱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研究。连续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4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临床可疑诊断为手指肌腱断裂,并接受手指肌腱缝合术的患者。术前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高频肌骨超声观察,必要时增加超声被动运动检查,总结归纳手指肌腱断裂、撕裂的超声声像图表现,以手术探查为金标准,计算临床诊断以及超声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

    共计纳入42例手指肌腱损伤的患者。临床诊断:28例患者为伸肌腱断裂,14例患者为屈肌腱断裂。手术诊断:28例伸肌腱损伤的患者中18例手术诊断为指伸肌腱断裂,10例手术诊断为指伸肌腱撕裂;14例屈肌腱损伤的患者中10例手术诊断为指屈肌腱断裂,4例手术诊断为指屈肌腱撕裂。超声诊断伸肌腱损伤:19例患者指伸肌腱断裂,表现为伸肌腱连续性中断,10例(10/11)超声被动运动消失;9例患者指伸肌腱撕裂,表现为伸肌腱肌纤维局部中断、肿胀、变细,2例(2/3)超声被动运动存在,其中4例患者伴发撕脱性骨折。伸肌腱损伤临床诊断符合率为64.29%(18/28),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6.43%(27/28)。超声诊断屈肌腱损伤:11例患者指屈肌腱断裂,表现为伸肌腱连续性中断,9例(9/9)超声被动运动消失;3例患者指屈肌腱撕裂,表现为肌纤维局部中断,未达全层,1例(1/2)超声被动运动存在。屈肌腱损伤临床诊断符合率为71.43%(10/14),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86%(13/14)。

    结论

    高频肌骨超声对手外伤所致的手指肌腱损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且在超声检查过程中增加被动运动检查,有助于增加手指肌腱损伤诊断的准确性。

  • 11.
    肌骨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不同类型肩袖撕裂术后评估中的临床应用
    颜华伦, 壮健, 朱韦文, 张超, 赵彤, 贾中芝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27-534.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05
    摘要 (108) HTML (7) PDF (3660 KB) (29)
    目的

    探讨肌骨超声联合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肩袖撕裂关节镜修复术后肌腱评估中的应用。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4年2月至2025年2月于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肩袖撕裂行关节镜修复手术的患者73例。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行肌骨超声及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查,测量得到冈上肌腱撕裂处的厚度(TH)、横截面积(CSA)及剪切波速度(SWV),并进行患侧肩关节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将患者分为部分撕裂组21例、部分宽度全层撕裂组42例、全部宽度全层撕裂组10例。观察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的各项指标及术前、术后的变化趋势,分析TH、CSA、SWV与Constant-Murley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不同类型肩袖撕裂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冈上肌腱的TH、SW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部分撕裂组、部分宽度全层撕裂组不同时间点的CS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全部宽度全层撕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7)。3组的TH、CSA在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均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而SWV和Constant-Murley评分呈缓慢上升趋势。部分撕裂组术前SWV与术前Constant-Murley评分呈正相关(r =0.484,P =0.026)。部分宽度全层撕裂组术后1个月冈上肌腱SWV与术后1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呈正相关(r =0.571,P<0.001);部分宽度全层撕裂组和全部宽度全层撕裂组术后3个月肌腱SWV均与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呈正相关(r =0.618、0.643,P<0.001、=0.045)。

    结论

    肌骨超声联合SWE可以定量评估肩袖术后肩关节的功能,能够反复、实时监测肌腱形态及生物力学变化,SWV可为全层撕裂患者随访评估提供客观影像学依据,更好地指导患者的康复锻炼,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 12.
    超声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进展
    程辉, 郭玉玺, 秦冰娜, 赵波, 闫敏芳, 崔立刚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22-526.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04
    摘要 (95) HTML (19) PDF (2441 KB) (33)
  • 13.
    深度学习在肌骨超声中的应用进展
    冯国涛, 崔立刚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16-521.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03
    摘要 (118) HTML (22) PDF (2654 KB) (30)
  •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规范化操作及报告专家共识(2025,上海)
    上海市超声质量控制中心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504-515.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02
    摘要 (359) HTML (92) PDF (6453 KB) (332)
  • 15.
    急性阑尾炎超声检查及报告规范专家共识(2025版)
    中华超声医学培训工程胃肠超声专家委员会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5, 22 (06): 487-503.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5.06.001
    摘要 (424) HTML (147) PDF (8831 KB) (368)
  • 16.
    骶尾部肿瘤样钙质沉着症一例
    范长乐, 李明, 梅先水, 方笑丽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93-59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30
    摘要 (28) HTML (3) PDF (1826 KB) (19)

    肿瘤样钙质沉着症(TC)被视为代谢紊乱异常,是一种罕见症状[1,2]。TC主要发生于臀部、肩部和肘部等大关节周围,其中骶尾部位置尤为少见。其特征是钙盐沉积在大关节周围,导致不规则、大的分叶状的钙化肿块[3,4]。目前TC病因尚不明确,本研究回顾性选取1例收治的TC患者,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分析以及手术疗效等进行分析讨论,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17.
    经上消化道致下腔静脉内金属异物1例
    张欣, 杜柏林, 陈雨莲, 刘鹏, 宋民芳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91-59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29
    摘要 (22) HTML (0) PDF (1899 KB) (12)

    静脉内的金属异物大多由医源性因素所引起[1],因外伤性因素致血管内异物多由于机械性损伤、爆炸伤害和高空坠落等原因,致使异物飞溅、脱落或刺入血管相对少见;经消化道来源较为罕见。异物留存于血管内可能会对人体造成管腔狭窄、栓塞、破裂、感染、异物移位或脏器损伤等实质性伤害,及时干预(取出异物)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非医源性导致的下腔静脉异物取出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分析总结,以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进而保障患者诊疗安全,现报道如下。

  • 18.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转移性胆囊癌一例报道
    张蔚, 李运涛, 尚培中, 贾志芳, 张伟, 郭伟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89-590.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28
    摘要 (46) HTML (3) PDF (1790 KB) (22)

    男性,63岁,因左肺小细胞癌11年,纳差20d于2022年1月10日收住我院呼吸内科。缘于2011年1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痰中带血,当时未行诊治,因症状逐渐加重,1个月后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胸部CT示左肺门占位伴阻塞性炎症,纵隔内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镜取活检病理报告为左肺小细胞癌,采用依托泊苷和顺铂共行18次化疗。2012年4~5月行左肺病灶及纵隔肿大淋巴结三维适形放疗(DT56 Gy/28f)和全脑预防照射(DT30 Gy/10f)。同期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诺和灵等药物治疗,血糖基本控制在正常值范围。2017年2月因咯血,于解放军总医院行介入治疗,其后多次入住我院呼吸内科对症治疗。2018年9月因患短暂性脑缺血入住我院神经内科,出院后长期服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本次入院复查胸部CT:左肺门增大并可见不规则片状高密度影,左肺支气管管壁略增厚,左肺上下叶纵隔旁、左肺门周围可见条片状模糊影(图1)。腹部CT:肝内外胆管无扩张,胆囊增大,壁增厚,周围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病灶与肝脏、胃窦分界不清,门静脉旁见肿大淋巴结,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图2)。印象:(1)胆囊及周围病变,结合病史考虑转移;(2)门静脉旁肿大淋巴结,考虑转移。腹部超声:胆囊形态饱满,长7.6cm,底部厚2.3cm,腔内回声不均,其内可见点状强回声,后伴彗星尾征;前壁中段壁间可见大小0.9cm×0.7cm低回声,边界清晰,形态规整,余壁粗糙,可见多个点状强回声附着,后伴彗星尾征;前壁中段可见大小0.7cm×0.6cm中强回声,后无声影,不随体位改变移动,肝内胆管无扩张,肝外胆管内径0.7cm,所示管腔内未见异常。印象:(1)胆囊底部及后壁显著增厚,前壁中段壁间低回声;(2)胆囊壁多发胆固醇沉积、胆囊息肉。血液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癌胚抗原、血清铁蛋白、CA19-9、CA-242、CA72-4、CA-50、CA-125均属正常范围内。经多学科会诊,建议手术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知情同意,转普通外科手术治疗。

  • 19.
    机器人辅助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研究进展
    杨春燕, 周晓苹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84-588.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27
    摘要 (52) HTML (1) PDF (2698 KB) (7)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因盆腔结构复杂、空间狭小,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精准操作与术后功能保留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而机器人手术在直肠癌低位保肛、复杂解剖区域的精准操作方面表现优异,患者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但目前仍受制于高成本、操作流程复杂等问题。基于此,本文综述机器人辅助技术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探讨其在术中表现、术后恢复、并发症控制及未来发展趋势中的临床价值与挑战,以期为其规范化推广与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 20.
    结直肠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与预防:基于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
    邓吟咏, 钟洁, 蒋理立, 杨婕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79-583.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26
    摘要 (32) HTML (0) PDF (2693 KB) (13)

    结直肠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发病率与死亡率。目前治疗结直肠癌的核心方式之一即手术,该方式虽具备一定的疗效,但术后并发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结直肠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延长患者治疗及住院时间,还会对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对结直肠肿瘤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进行预测与预防至关重要。为保障患者手术效果、改善患者预后,本研究将结合临床最新研究,从结直肠癌常见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与预测、预防策略三个方面对结直肠肿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与预防进行系统综述。

  • 21.
    胰头区恶性肿瘤外科手术预后现状及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张聪, 李成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74-578.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25
    摘要 (29) HTML (0) PDF (2696 KB) (4)

    胰头区恶性肿瘤指起源于胰腺头部及其周边区域的恶性细胞增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最常见类型为胰腺导管腺癌(PDAC)、壶腹癌和远端胆管癌。治疗胰头区恶性肿瘤的外科手术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及其改良术式,尽管手术技术进步,但患者长期生存率仍然较低,不同手术方式预后差异及优势尚存争议,且受医生经验和医疗中心手术量影响。影响胰头区恶性肿瘤外科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包括病变部位、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血管与神经浸润、切除切缘状态,可根据这些因素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和辅助治疗策略,以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本文针对胰头区恶性肿瘤外科手术预后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 22.
    三级淋巴结构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高峰, 郝少龙, 孙浩, 韩威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70-573.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24
    摘要 (32) HTML (0) PDF (2414 KB) (2)

    胰腺癌(PC)是一种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恶性肿瘤,其肿瘤微环境(TME)中缺氧和免疫抑制特性导致的化疗耐药性以及免疫逃逸成为治愈率低的重要原因。在肿瘤组织中,淋巴细胞聚集形成有组织的异位淋巴结构,被称为三级淋巴结构(TLSs)。TLSs存在于PC瘤内和瘤周组织中。TLSs在包括PC在内的多种肿瘤中通过抗肿瘤免疫反应发挥作用,与良好预后相关。诱导TLSs形成可促进肿瘤抗原呈递及T细胞和B细胞的成熟分化,强化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提升抗肿瘤免疫反应。PC中TLSs与肿瘤的发生发展、长期预后及良好治疗反应性相关,为PC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视角。本文从TLSs在PC中的形成、抗肿瘤作用及在PC预后与治疗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为PC中TLSs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23.
    经脐单孔及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患儿的影响
    欧阳骏骏, 蔡宝, 徐冰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66-56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23
    摘要 (48) HTML (1) PDF (2420 KB) (7)
    目的

    探究经脐单孔腹腔镜及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阑尾炎患儿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4年12月收治的急性阑尾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通过倾向评分匹配排除性别、年龄、发病至手术时间等混杂因素,将采用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6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将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60例患儿设为研究组。数据通过SPSS 23.0软件处理分析,并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和不良反应等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χ2检验,理论频数<5时采用Fisher精确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进行对数变换。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儿手术时间较长,切口长度、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和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较短(P<0.05)。两组患儿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两组患儿的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 (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低(P<0.05)。随访2个月,研究组患儿温哥华瘢痕评价量表(V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相较于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虽难度更大、时间更长,但该术式能有效减小手术创伤,加快患儿术后肠功能恢复,并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 24.
    超声定位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吴菲, 袁媛, 何凡, 杜秋丽, 窦婷, 阮剑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62-565.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22
    摘要 (36) HTML (0) PDF (1106 KB) (4)
    目的

    探究超声定位下冷循环射频消融术(RFA)在甲状腺良性结节(BTN)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96例BTN患者,使用信封随机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各48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超声定位下冷循环RFA治疗。采用SPSS 23.0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描述,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与常规组患者比较,实验组手术和术后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P<0.05);与术后6h相比,术后12h、24h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减少,且术后6h、12h、24h实验组患者VAS评分均小于常规组(P<0.05);与术前相比,实验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结节体积逐渐减小,且与术后6个月相比,术后12个月体积缩小率增大(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实验组患者甲状腺激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但常规组术后3个月TSH水平升高、FT3、FT4水平降低(P<0.05),且术后3个月实验组TSH水平低于常规组,FT3和FT4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

    结论

    超声定位下冷循环RFA治疗BTN可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同时缩小结节体积并保留甲状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25.
    胆总管直径与肝内Ⅰ、Ⅱ级胆管直径的比值对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
    地力木热提·艾买提, 于鹏, 丁志翔, 段绍斌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59-56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21
    摘要 (23) HTML (0) PDF (2074 KB) (3)
    目的

    探讨胆总管直径与肝内Ⅰ、Ⅱ级胆管直径的比值对胆总管结石复发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3年12月手术治疗后胆总管结石复发的51例患者为复发组,同期术后结石未复发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0例作为对照组。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25.0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复发组患者胆总管直径与Ⅰ级胆管直径比值(3.5±0.8)、与Ⅱ级胆管直径比值(5.5±1.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相应比值[(1.5±0.2)和(2.2±0.4)](P<0.05)。

    结论

    胆总管直径与肝内Ⅰ、Ⅱ级胆管直径的比值显著增高(比值分别为3.5和5.5)是影响结石复发的关键因素之一。

  • 26.
    改良VSD装置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引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郭雯, 任谊, 魏庆忠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55-558.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20
    摘要 (33) HTML (0) PDF (2430 KB) (3)
    目的

    探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引流的临床价值。

    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08例患者,采用区组随机化法由独立统计人员通过SPSS 25.0生成随机序列将患者按1:1分配至改良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4例。改良组采用改良VSD装置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硅胶负压引流球引流。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肿瘤部位等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行组间比较;符合正态分布的肩关节活动情况等计量资料用(±s)描述,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改良组患者术后肩关节前屈、外展、内收及后伸活动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患者拔管时间、总引流量及引流管堵塞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切口甲级愈合率显著提高(P<0.05)。改良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5.6%)较对照组(18.5%)显著降低(P<0.05)。

    结论

    接受改良根治术的乳腺癌患者术后腋窝引流的临床应用中,改良VSD装置获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不仅显著提升了肩关节活动度和切口甲级愈合率,还显著缩短了置管天数、减少了总引流量、降低了引流管堵塞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27.
    乳腺癌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并发症及康复影响的对比观察
    刘小娜, 史博慧, 马晓霞, 陈瑶, 郝娜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51-554.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19
    摘要 (23) HTML (0) PDF (2425 KB) (2)
    目的

    观察乳腺癌不同手术方式对术后并发症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接受手术的21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保乳组(n=103,行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治疗)与改良组(n=107,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以(±s)和[例(%)]表示,分别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相较于改良组,保乳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改良组,乳房美容效果优良率及SF-36各维度评分高于改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随访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较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术对患者创伤更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同时还能在最大限度保留患者乳房正常形态,并且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更好,但两种手术方式一年内预后无明显差异。

  • 28.
    腹腔镜保留回盲部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肝曲和横结肠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洪菁, 高义, 廖桂兰, 陈晓蔚, 菅志远, 周娟娟, 黄志琼, 韦宇, 邓艳婷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47-550.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18
    摘要 (33) HTML (0) PDF (2445 KB)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留回盲部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LISH)在结肠肝曲和横结肠肿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2月124例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结肠肝曲和横结肠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n=56例,行LISH)和对照组(n=68例,行常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如围手术期指标、炎症因子水平等以(±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如并发症等以[例(%)]表示,行χ2检验;等级资料如临床分期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更短(P<0.05);术后3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胃肠肌电指标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术前升高,且研究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瘤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ISH能够促进结肠肝曲和横结肠肿瘤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减轻炎症反应及降低腹泻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不会影响患者短期生存。

  • 29.
    术前结合术后营养支持对直肠癌患者康复的影响
    徐其银, 韩尚志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43-546.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17
    摘要 (34) HTML (0) PDF (2445 KB) (6)
    目的

    分析术前营养支持联合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对直肠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接受手术的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术前营养支持联合术后早期EN)、B组(术前营养支持+术后早期口服碳水化合物及流质饮食过渡)、C组(常规术前准备+术后排气后流质饮食过渡),每组患者各30例。统计软件SPSS 25.0分析数据,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等计量资料以(±s)描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性别等计数资料以[例(%)]描述,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A组、B组、C组的营养摄入达标率分别为80.0%、83.3%、76.7%,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B组、C组,且B组短于C组(P<0.05);术后7d,3组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均降低,但A组高于B组、C组,B组高于C组(P<0.05);术后7d,3组患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升高,但A组低于B组、C组,B组低于C组(P<0.05)。

    结论

    直肠癌手术患者接受术前营养支持联合术后早期EN,能改善营养状态,减轻炎症应激程度,利于患者早期康复。

  • 30.
    正中切口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预防性回肠造口中的应用
    肖燕玲, 杜升兰, 杨春梅, 许政文, 王玫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5, 19 (05): 539-542.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25.05.016
    摘要 (36) HTML (1) PDF (2425 KB) (8)
    目的

    观察正中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6月至2024年6月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接受正中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纳入观察组,接受传统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患者纳入对照组。将两组资料经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进行1:1匹配,共有54对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的患者纳入研究。用SPSS24.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或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造口还纳手术时间间隔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但还纳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h,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均低于术后24h,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两组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均升高,但观察组血清CRP、PCT、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正中切口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相较于传统切口行回肠造口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于造口还纳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影响不显著,临床应根据患者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造口方式。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