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

图片丢失啦
“重症医学”专题知识库包括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期刊发表重症神经、重症营养、镇痛镇静、重症呼吸等相关的文献、多媒体视频,旨在为重症医学工作者提供全面的图文声像资源。
共找到 202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中国成人ICU患者营养评估与监测临床实践指南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4): 321-348.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4.001
    摘要 (438) HTML (76) PDF (1316 KB) (266)

    为实现监测指导下的危重症个体化营养治疗的理想目标,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CSCCM)组织专家制订了针对中国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营养评估与监测的临床实践指南。指南构成与编写由重症领域专家及循证指南方法学专家共同完成,经过临床问题收集与遴选,证据检索与系统评价,形成推荐意见并通过重症医学、临床营养学等多学科专家讨论,审阅,达成共识。最终形成基于当前可得证据的18条临床问题的推荐意见,主要涉及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肠内营养不耐受评估与判断、营养治疗中代谢与营养监测、营养供给相关的器官功能评价几个方面。按照PICO原则对每个问题逐一进行解构。此外,对于未达成共识但可能具有临床意义及进一步研究价值的4个问题进行了诠释。计划在3~5年内按照国际指南更新方法(CheckUp)对本指南的推荐意见进行更新。

  • 2.
    重视监测,加强评估,推进精准营养治疗
    许媛, 马晓春, 邱海波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4): 349-351.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4.002
    摘要 (85) HTML (3) PDF (291 KB) (35)

    任何有效、安全的治疗都应以危重症患者为导向,营养治疗亦是如此,不论目标设定还是全过程实施,均应基于患者具体病情,并动态评估。识别短时期内机体对营养供给的反应,评价近远期治疗效果,预防营养治疗相关的伤害与并发症,这均是日常营养监测的作用与重点。为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组织编写《中国成人ICU患者营养评估与监测临床实践指南》,依据人群、干预、对照和结局(Popul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Outcome,PICO)的标准,对重症营养治疗涉及的评估与监测方面的研究进行分析,并从4个方面进行阐述:ICU患者的营养评定与风险筛查,监测营养治疗相关的代谢状态,营养素补充的合理性、有效性以及可能不良影响,以及监测与评估营养供给直接相关的器官功能与耐受性等。该指南编写目的在于推进可行性与可用性的营养代谢监测指标,辅助临床重症营养治疗决策及实施方案制定,最终实现监测指导下的个体化营养治疗目的。

  • 3.
    细菌外膜囊泡在ARDS中的功能及机制研究进展
    陈菁, 黄蔚, 邱海波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4): 391-395.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4.009
    摘要 (35) HTML (0) PDF (732 KB) (1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失控炎症反应为发病机制及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致命性疾病,感染是其最常见的诱因。外膜囊泡(OMVs)是革兰氏阴性菌分泌的纳米球形颗粒,载有大量细菌成分。近年来研究表明OMVs在细菌定植、毒力因子递送和调控宿主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OMVs在ARDS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及机制进行综述。

  • 4.
    贝叶斯分析在重症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陈含冰, 邱海波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4): 402-405.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4.011
    摘要 (31) HTML (1) PDF (711 KB) (13)

    循证医学时代的到来使得重症临床随机对照研究(RCT)的作用日益显著,然而RCT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尤其是近来几项被寄予厚望的大型重症临床RCT出现了阴性结果,却表现出了明显的临床差异,这引发了广泛的争论,而随后的贝叶斯再分析均发现相应的治疗措施确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这凸显了贝叶斯分析在重症临床研究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就贝叶斯分析在重症临床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5.
    《重症医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徐静媛, 谢波, 邱海波, 杨毅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3): 265-268.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3.012
    摘要 (52) HTML (1) PDF (692 KB) (7)

    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东南大学(简称我校)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教学团队推荐工作,经过积极申报,《重症医学》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本文对我校《重症医学》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实践模式进行总结。

  • 6.
    T-bet:脓毒症免疫失衡中Th17细胞的新型调节分子
    高超, 巢杰, 邱海波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3): 280-285.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3.008
    摘要 (87) HTML (3) PDF (642 KB) (13)

    脓毒症免疫失衡中Th17细胞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具有高度可塑性的细胞群体,Th17细胞已经被证明内部存在表达多种特征性转录因子的亚群(如表达T-bet的Th1样Th17细胞等),可能在不同诱导条件下产生不同的转分化结局。转录因子T-bet作为Th1细胞分化的驱动者,近年来被证明可以通过阻断Rorc基因的反式激活,抑制Th17细胞分化。因此,T-bet的表达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Th17细胞的转分化方向,尤其是在多种感染性疾病模型中,T-bet敲除促进Th17细胞分化,增强了免疫应答水平,且敲除T-bet能有效降低小鼠流感病毒-细菌二次感染模型的病死率。但另一方面,小鼠Th17细胞中特异性敲除T-bet影响Th17至Th1转分化,导致脓毒症小鼠肾脏细菌载量增加。上述看似对立的现象提示,T-bet作为Th1、Th17细胞分化中的“桥梁性”分子,在免疫调节中究竟是增强“保护性免疫反应”还是加剧“病理性免疫反应”或许与更复杂的生理机制相关。本文通过介绍转录因子T-bet在Th17细胞分化中的作用,对T-bet这一关键分子在机体免疫应答中的特殊功能进行讨论,为脓毒症等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免疫学思考视角。

  • 7.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在脓毒症病原体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杨翔, 郭兰骐, 谢剑锋, 邱海波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3): 292-297.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3.010
    摘要 (98) HTML (5) PDF (656 KB) (27)

    脓毒症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疾病。早期、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是脓毒症治疗的重要环节。然而由于病原体种类繁多,快速、全面、精准的鉴定病原体是脓毒症诊疗过程中的难点。传统病原学检测手段因检测范围窄、目标单一、准确率低、阳性率低、检测周期长等因素,常导致疾病治疗延误或抗菌药物滥用,难以满足临床确定严重感染病原体的需要。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以其高通量、广覆盖、高精度等优势,能无偏倚性直接分析出标本中的病原微生物谱、丰度和分布情况,在疑难重症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未知病原体的鉴定、耐药基因监测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从mNGS对各类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应用、检测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总结综述,以促进其在脓毒症病原体诊断方面更加合理的应用。

  • 8.
    脓毒症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
    脓毒症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专家组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3): 225-240.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3.001
    摘要 (552) HTML (53) PDF (1599 KB) (284)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100×109/L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据报道有13.0%~44.1%的重症患者可能发生血小板减少症,且血小板减少的程度是重症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指标之一。重症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的原因众多,其中脓毒症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sepsis induced thrombocytopenia,SIT)最为常见,约占50%。SIT的发生不仅延长重症患者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同时可能导致出血相关性不良事件及全因病死率增加。目前尚缺乏SIT的监测、诊断及治疗规范,因此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专家制定《脓毒症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以期对此疾病进行规范化管理。

  • 9.
    环泊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2023)
    环泊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专家小组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3): 241-244.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3.002
    摘要 (465) HTML (48) PDF (535 KB) (188)

    环泊酚是中国自主研发且具有全球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创新药。为规范和优化环泊酚的临床应用,2021年国内专家组曾撰写《环泊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对帮助临床医师了解环泊酚的药理学特性及其临床应用起到了一定作用。近年来,环泊酚在麻醉学和重症医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和临床研究资料。因此有必要对《环泊酚临床应用指导意见》进行补充和修订,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

  • 10.
    中国成人重症患者镇痛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 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联盟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2): 97-115.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2.001
    摘要 (2098) HTML (509) PDF (1449 KB) (2364)
  • 11.
    成人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数据元及定义专家共识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2): 116-134.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2.002
    摘要 (555) HTML (91) PDF (1428 KB) (450)
  • 12.
    成人重症患者镇痛镇静诊疗流程
    刘帅, 徐珊珊, 王淑雅, 侯梦雪, 苗明月, 田莹, 张琳琳, 周建新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2): 135-142.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2.003
    摘要 (973) HTML (196) PDF (1025 KB) (1161)

    镇痛镇静是重症患者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形成了以镇痛优先、轻度镇静控制躁动、筛查并防治谵妄、早期活动和改善睡眠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策略,但目前尚缺乏简洁易操作的流程图。基于此,笔者制定了重症患者镇痛镇静诊疗流程,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一个实操性强的工具。

  • 13.
    eSOFA,qSOFA,SIRS对于脓毒症患者预后预测价值的比较:一项基于非ICU住院患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刁世童, 王伊帆, 董润, 彭劲民, 何淑华, 翁利, 杜斌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2): 143-148.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2.004
    摘要 (324) HTML (3) PDF (751 KB) (27)
    目的

    评价电子序贯器官衰竭评估(eSOFA)、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估(qSOFA)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系统在非ICU环境中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

    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收治于北京协和医院10个非ICU病区的脓毒症患者,以入院后28 d患者临床结局作为预后指标,计算入组患者eSOFA、qSOFA及SIRS评分,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eSOFA、qSOFA及SIRS评分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

    结果

    研究期间共193例符合Sepsis-3脓毒症诊断标准。eSOFA、qSOFA及SIRS评分预测脓毒症患者预后的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6(95%CI:0.700~0.824),0.798(95%CI:0.700~0.896),0.589(95%CI:0.475~0.703)。其中qSOFA预测效能最佳,但与eSOF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RS预测效能最差。

    结论

    非ICU环境下,qSOFA对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最佳,eSOFA次之,SIRS最差。

  • 14.
    神经重症医师核心知识和能力:基于德尔菲法及名义小组法的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神经重症委员会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1): 1-8.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1.001
    摘要 (445) HTML (52) PDF (909 KB) (185)

    神经重症是集重症医学与神经科学为一体的新兴交叉学科。我国神经重症专科起步较晚,从业医师专业背景复杂且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差异较大,有进行专科培训的迫切需求,但目前我国尚无规范化的神经重症专科培训项目。根据既往国内外专科培训的成功经验,建立规范的专科培训前应当优先确定该专业必备的核心知识和能力。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联合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组成工作小组,通过正式的共识方法(改良的德尔菲法和名义小组法)构建了本共识。工作组首先整理既往指南,而后发布网络调查问卷。问卷共计收到来自33个省、市、自治区的1094个回复。经过整理后形成了包含329个能力条目的列表。经过5轮的名义小组投票和1轮公示,最终形成了包含198个核心知识和能力条目的共识(54条神经系统疾病,64条全身各系统疾病,42条监护及操作技术,20条专业素养及医疗管理,5条伦理与法规,3条科研方法及认证,10条评分系统)。该共识可以为未来进行规范化的神经重症专科培训提供参考。

  • 15.
    再议俯卧位通气的时机
    尹承芬, 徐磊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1): 9-13.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1.002
    摘要 (488) HTML (12) PDF (683 KB) (87)

    患者在俯卧位状态下进行呼吸支持的技术称为俯卧位通气(PPV),PPV具有促进塌陷肺泡复张、改善通气血流比、改善呼吸系统顺应性、利于分泌物引流,以及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的优点,但PPV启动时机缺少统一指征。目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指南推荐对中重度ARDS患者实施PPV,鉴于VILI使ARDS复杂化,对于传统ARDS,PPV应尽早实施;对于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的ARDS患者,建议在有条件的中心,在ECMO支持早期开始实施PPV。对于气管插管的低顺应性型新冠肺炎患者实施PPV的时机可参考传统ARDS患者。关于新冠肺炎患者清醒PPV的时机逐渐前移,只要新冠肺炎患者无清醒PPV的禁忌证,且患者可耐受,即使氧合无明显降低,亦可开始PPV。

  • 16.
    2021版拯救脓毒症运动指南:早期复苏的八大“陷阱”
    吴宗盛, 谢剑锋, 邱海波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1): 14-18.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1.003
    摘要 (654) HTML (56) PDF (675 KB) (195)

    拯救脓毒症运动(SSC)指南自2004年首次发布至今已更新5版。SSC指南不断推动人们对脓毒症的认知,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脓毒症的救治水平,是当前指导脓毒症临床诊疗的重要依据。然而,新版指南在脓毒症休克的早期复苏方面仍存有明显不足,相关建议易被误读误用。本文就2021版SSC指南的八个“陷阱”及相关循证医学证据做一评述。

  • 17.
    中国脓毒症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王伊帆, 陈燕, 彭劲民, 杜斌, 翁利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3, 09 (01): 89-94.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3.01.015
    摘要 (1468) HTML (31) PDF (660 KB) (160)

    脓毒症是机体因急性感染引起的宿主反应失调所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我国脓毒症的流行病学研究欠全面,但均表明脓毒症发病率与病死率高,远期预后差,疾病负担重,与高收入国家存在差距。本文就目前国内脓毒症流行病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医疗卫生资源的调整和未来的研究提供方向。

  • 18.
    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在重症感染早期抗感染目标性治疗中的一些思考
    杨翔, 邱海波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2, 08 (04): 289-290.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2.04.001
    摘要 (368) HTML (77) PDF (561 KB) (289)

    早期有效、准确的抗生素治疗是降低重症感染患者病死率的关键,准确鉴别病原微生物是恰当的抗生素治疗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技术(mNGS)是一种新型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其具有检测速度快、准确率高、覆盖广泛等特点,近年来已被用于某些特殊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中。然而,该技术在重症感染早期抗感染目标性治疗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总结mNGS在重症领域使用过程中依然面临的几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 19.
    监测与评估是实现理想营养治疗的基石
    许媛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2, 08 (04): 291-294.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2.04.002
    摘要 (185) HTML (24) PDF (1154 KB) (145)

    近年来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得到了不断发展,但是为每位患者提供最佳的营养治疗仍在继续。营养监测和评估对于认识和理解危重症患者营养治疗面临的异质性挑战非常重要。可测量的反映患者的生物过程、致病状态或对营养干预的代谢反应的指标将是实现最佳营养目标的保证。指导个体化营养治疗更重要的是了解营养、胃肠道和危重症之间的病理生理变化的相互作用。本文围绕危重症营养评估与营养治疗监测进行重点讨论,同时讨论营养监测在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价值。

  • 20.
    高原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重型/危重型)诊疗专家共识
    刘玲, 李绪言, 徐永昊, 赵慧颖, 罗巧侠, 欧晓峰, 宋雷, 程渊, 周娟, 曾以萍, 刘爱华, 边巴穷达, 张烁, 吕杰, 王玺, 鲁燕云, 陈佰绪, 达珍, 俞云, 邵佳,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重症呼吸学组, 西藏医学会高原医学暨心血管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医师分会
    中华重症医学电子杂志 2022, 08 (04): 340-346. DOI: 10.3877/cma.j.issn.2096-1537.2022.04.011
    摘要 (160) HTML (19) PDF (1155 KB) (31)

    高原地区海拔高、合并慢性高原病等基础疾病多,常常存在基础疾病导致的低氧血症,使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临床识别和诊断困难。为规范高原新冠肺炎的诊疗行为,笔者依据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专家意见,针对高原新冠肺炎诊疗实践中常见的重要问题,采用共识会议的方法形成本共识,为高原地区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规范诊疗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