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下肢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皮质兴奋性及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9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和C组(30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同时A组给予下肢机器人训练,B组给予低频(1 Hz)rTMS和下肢机器人训练,C组给予高频(10 Hz)rTMS和下肢机器人训练,治疗4周。治疗前后通过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评估大脑皮质兴奋性,通过测评Berg平衡量表(BBS)、Pro-kin平衡仪测试的运动轨迹长度和运动椭圆面积、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和功能性步行量表(FAC)来反映患者的运动功能。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χ2检验。
结果 (1)治疗4周后,3组患者MEP潜伏期、CMCT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组间比较,B组和C组患者的MEP潜伏期、CMCT均显著优于A组,B组患者的MEP潜伏期、CMCT均显著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BBS、运动轨迹长度、运动椭圆面积、FMA-LE、FAC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5),且B组和C组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P均<0.05),但B组和C组间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低频与高频rTMS联合下肢机器人对脑卒中运动功能的短期临床疗效相近,但低频rTMS较高频rTMS更能增强脑卒中患者病灶侧的皮质兴奋性,临床治疗中推荐低频rTMS联合下肢机器人来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