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

图片丢失啦
“文献”为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子库之一,囊括了40种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期刊发表的所有相关文献,涉及重症医学、超声医学、骨科学、检验医学等学科,是我国涉及学科范围最广、期刊数量最多的医学电子期刊文献资源库。

    文献分类

    Loading ...
共找到 19559 条结果
Please wait a minute...
  • 1.
    血管超声评价颈动脉蹼的结构特征
    杨洁, 华扬, 周福波, 田晓洁, 刘然, 贾凌云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 17 (07): 679-683.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0.07.017
    摘要 (460) HTML (3) PDF (716 KB) (91)
    目的

    通过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蹼(CW)的结构特征。

    方法

    连续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经超声检查并经CT血管造影(CTA)证实的CW患者共66例。根据超声对狭窄程度的判定,将患者分为颈动脉<50%狭窄组54例,≥50%狭窄组12例。应用超声测量CW的长度、厚度、与管壁间锐性夹角,记录CW上端的血流方向特征(顺向或逆向血流)、CW与管壁间血栓形成情况,比较2组间CW结构特征的差异,并分析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影响。

    结果

    首次诊断为CW的患者为42例(42/66,63.6%),余24例患者首次检查分别诊断为溃疡斑块21例(21/66,31.8%)和夹层3例(3/66,4.5%)。<50%狭窄组与≥50%狭窄组CW的长度、厚度、方向、周边血栓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50%狭窄组CW与管壁间夹角显著小于≥50%狭窄组(中位数:39o vs 73o,P=0.002),而<50%狭窄组中夹角≤60o的发生率也显著高于≥50%狭窄组(74.1% vs 41.7%,P=0.042)。<50%狭窄组CW处的颈动脉残余内径明显大于≥50%狭窄组,而收缩期峰值流速明显低于≥50%狭窄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非卒中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

    结论

    超声通过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模式可评估CW的结构特征,CW与管壁间夹角较大时更易导致局部血管狭窄≥50%,但血管狭窄并非导致CW患者脑卒中的重要原因。

  • 2.
    不同历史阶段老年骨科治疗方式的回顾与展望
    张英泽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18, 04 (01): 1-3. DOI: 10.3877/cma.j.issn.2096-0263.2018.01.001
    摘要 (141) HTML (0) PDF (374 KB) (4)
    Baidu(11)
  • 3.
    超声波联合悬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吴卫卫, 曹建业, 董利薇, 张静
    中华老年骨科与康复电子杂志 2020, 06 (05): 291-296. DOI: 10.3877/cma.j.issn.2096-0263.2020.05.008
    摘要 (205) HTML (1) PDF (657 KB) (2)
    目的

    比较超声波治疗、悬吊治疗以及超声波联合悬吊治疗对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的疗效对比分析。

    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康复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30例患者,年龄28~45岁,男性与女性患者各15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将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10人。分别为超声波治疗组、悬吊治疗组、超声波联合悬吊治疗组。每组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2 w,治疗前后进行疼痛VAS评分、ODI指数评分来评价患者疼痛及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

    30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治疗后4~8 w。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82,P<0.001)。三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69,P=0.043)。三组治疗后VAS评分,超声波组联合悬吊组降低最明显(t=12.676,P<0.001)。三组治疗后ODI指数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9.67,P<0.001)。三组治疗后ODI指数评分,超声波组联合悬吊组最低(t=12.737,P<0.001)。

    结论

    超声波及悬吊治疗均可以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及改善功能障碍。超声波联合悬吊治疗能更有效的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及改善功能障碍。

  • 4.
    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诊断与治疗
    张桂玲, 张怀强, 王洪生, 孙印臣, 赵佩林, 王志明, 孟文博
    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 2020, 06 (04): 229-232. DOI: 10.3877/cma.j.issn.2095-9141.2020.04.008
    摘要 (188) HTML (4) PDF (589 KB) (9)
    目的

    分析不同类型的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治疗方案,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制,以提高其治愈率,降低致残率。

    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陆军第八十一集团军医院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头颅CT扫描和MRI诊断儿童外伤性脑梗死,根据不同病情将儿童外伤性脑梗死进行诊断分型,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腔隙性脑梗死患儿给予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并辅以高压氧、运动康复治疗;局灶型脑梗死、混合型脑梗死患儿除应用钙拮抗剂和神经营养药外,还应用小剂量脱水剂和小剂量激素,并随病情演变随时调整治疗方案;大面积脑梗死的患儿,急诊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给予降颅压、预防并发症等综合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结果及恢复情况。

    结果

    42例外伤性脑梗死患儿中,恢复良好35例(83.3%),中残4例(9.5%),重残2例(4.8%),死亡1例(2.4%),无植物生存。腔隙性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100%,局灶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2.5%,混合型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60%,大面积脑梗死的恢复良好率为50%。

    结论

    针对不同类型的脑梗死患儿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对提高儿童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意义重大。

  • 5.
    海拔4000米以上超高原地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特点分析
    贺中正, 马健康, 贡桑, 贡桑明久, 次旦扎西, 靳志勇, 冉彩虹, 王宏, 王瑜, 龙乾发
    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2): 96-99. DOI: 10.11817/j.issn.1673-9248.2020.02.007
    摘要 (338) HTML (2) PDF (555 KB) (6)
    目的

    研究海拔4000米以上超高原地区幕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特点。

    方法

    选取阿里地区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共68例幕上脑出血患者,采集临床资料并测量出血量,应用简单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发病时间、入院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清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化验值等因素与出血量的相关性,并根据CT结果分为基底节区组(33例)和脑叶组(35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分析基底节区组与脑叶组出血不同特点。

    结果

    研究组68例患者性别、年龄、民族、发病时间、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血红蛋白、血清三酰甘油及胆固醇化验值与出血量均无明确相关性(P>0.05);基底节区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脑叶组[(184.9±28.5)mmHg(1 mmHg=0.133 kPa) vs (164.6±24.4)mmHg,(113.0±18.1)mmHg vs (103.0±18.4)mm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0.499、0.486;P=0.002、0.033)。

    结论

    超高原脑出血患者出血量相关因素尚不明确,出血位于基底节区与位于脑叶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具有不同特点。

  • 6.
    静电纺复合生物材料与SIS生物补片在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多中心比较研究
    李绍杰, 唐健雄, 校红兵, 华蕾, 黄磊, 平定, 司仙科, 胡星辰, 蔡昭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2020, 14 (04): 336-341.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2X.2020.04.004
    摘要 (182) HTML (7) PDF (882 KB) (15)
    目的

    比较静电纺复合生物材料与猪小肠黏膜下层补片修补成人腹股沟疝的疗效评价。

    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和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等3医院,单侧原发性腹股沟疝患者172例,进行随机、单盲、对照、多中心试验。将患者随机分配至静电纺复合生物材料组(试验组)或猪小肠黏膜下层补片组(对照组),每组患者86例。患者均接受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tARB术)治疗,并在干预后1、3、6个月接受评估。主要评估指标是腹股沟疝术后复发;次要评估指标包括腹股沟疼痛、舒适感、血清肿、手术部位感染及生殖系统等术后并发症。

    结果

    随访6个月,有3例丢失,其中2例(对照组)均失去随访,1例患者(试验组)在手术区域产生炎症(暂停)。随访期间,2组均未出现疝复发的病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出现了术后并发症患者,分别为5例(5/86,5.95%)和2例(2/86,2.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评分上2组间未出现显著差异。

    结论

    静电纺复合生物补片可以作为一种腹股沟疝补片的选择,具有复发率低、可吸收、远期舒适性好等特点,可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运用。

  • 7.
    达芬奇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关键技术与注意事项
    刘荣, 李吉喆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19, 13 (04): 336-339. DOI: 10.3877/cma.j.issn.1674-3946.2019.04.004
    摘要 (69) HTML (1) PDF (872 KB) (26)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肝胆外科中最为复杂的手术方式之一,其微创化的发展一直是学科的热点领域。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其难度大、学习曲线长等特点,目前仍未广泛开展。根据美国国立癌症数据库报道,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仅占所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9%。与腹腔镜手术不同,机器人手术系统具备立体化放大视野、过滤人手颤动、模拟手腕等特点,在胰十二指肠切除微创手术领域展现了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本文将重点介绍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关键技术与注意事项,为同行们提供临床实践的参考。

  •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超声医学科防控精细化管理探索
    张一休, 吕珂, 孟伟, 林海珊, 高宇, 杨萌, 李文波, 张青, 齐振红, 夏宇, 李建初, 姜玉新
    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 2020, 17 (08): 787-790. DOI: 10.3877/cma.j.issn.1672-6448.2020.08.014
    摘要 (198) HTML (0) PDF (979 KB) (191)
  • 9.
    肺栓塞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贺伟伦, 江哲宇, 王黎洲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5, 13 (03): 250-256. DOI: 10.3877/cma.j.issn.2095-5782.2025.03.010
    摘要 (0) HTML (0) PDF (2652 KB) (1)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是体循环内栓子脱落,导致肺动脉及分支阻塞,引起肺循环功能障碍的呼吸系统疾病,其中最常见的是肺血栓栓塞症,通常所称的PE即指肺血栓栓塞症。PE是我国第三常见的心血管病,发病率高,但其临床症状常无特异性,且确诊需要非常规检查方式,因此往往因误诊、漏诊或诊断不及时导致高死亡率。若未及时治疗,PE的总死亡率为18%~30%,而接受抗凝治疗后的死亡率为2%~11%;因此早期的诊断、治疗对于PE患者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综合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对PE的诊断与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 10.
    人工智能在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游鹤, 王黎洲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25, 13 (03): 257-262. DOI: 10.3877/cma.j.issn.2095-5782.2025.03.011
    摘要 (0) HTML (0) PDF (2215 KB) (1)

    人工智能是以计算机算法为基础,通过模拟人类智能,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来验证算法的灵敏度与特异性并不断优化自身,以实现完成指定任务的目的。近几年,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其中以介入放射学领域尤为显著。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图像识别和分析技术,帮助医师快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疾病。在介入治疗中,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医师进行血管造影、肿瘤消融、血管内治疗等操作,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安全性。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患者的影像数据,为医师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同时结合机器人技术进行微创手术,减少手术风险和患者的恢复时间。然而,人工智能辅助介入治疗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如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

  • 11.
    改良足底取皮法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黄书润, 曾纯, 刘江涛, 苏惠强, 刘丁井, 叶维奇, 阮明珍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5, 20 (05): 384-390.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5.05.004
    摘要 (11) HTML (2) PDF (2983 KB) (27)
    目的

    探讨改良足底取皮法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65例,其中男45例,女20例,年龄18~80(41.83±0.22)岁。烧伤总面积30%~97%TBSA,Ⅲ度烧伤面积30%~85%TBSA。双足底采用常规方法或改良方法取皮1~4(1.8±0.9)次,将采用常规方法取皮1次的22例患者纳入常规组,采用改良方法取皮1次的21例患者纳入单次取皮组,采用改良方法取皮2~4次的22例患者纳入反复取皮组。改良方法包括供皮区去角质处理、负重区不取皮、扩大取皮范围、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取皮刀具和取皮手法、供皮区应用创面敷料及采用邮票状刃厚皮移植等措施。末次取皮后,单次取皮组分别与常规组、反复取皮组末次取皮面积、术后7 d皮片成活率、供皮区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供皮区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进行比较,同时计算22例反复取皮组患者相邻2次取皮的间隔时间,并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行走功能及供皮区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65例患者末次取皮后,常规组、单次取皮组与反复取皮组的末次取皮面积分别为1.5(1.0,1.8)%、3.8(3.0,4.0)%与3.7(3.5,4.0)%TBSA,单次取皮组高于常规组(U=443.500,P<0.001)。3组术后7 d皮片成活率分别为70.0(65.0,78.5) %、94.0(91.0,95.0) %与94.0(90.0,95.0)%,单次取皮组高于常规组(U=448.500,P<0.001)。3组供皮区愈合时间分别为14.0(13.0,16.0)、10.0(9.0,12.0)与10.0(10.0,11.0)d,单次取皮组低于常规组(U=20.500,P<0.001)。3组术后6个月供皮区VSS评分分别为4.0(4.0,5.0)、2.0(2.0,2.0)与2.0(2.0,2.0)分,单次取皮组低于常规组(U=11.500,P<0.001)。单次取皮组与反复取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反复取皮组患者相邻2次取皮间隔时间为10~45(12.5±0.5)d。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行走无异常,供皮区无疼痛、破溃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改良足底取皮法可增加足底取皮面积,提高皮片成活率,促进供皮区愈合,减少供皮区瘢痕及并发症,反复取皮不会影响疗效,可为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提供良好的自体皮源。

  • 12.
    采用多种皮瓣修复下肢肌腱滑动性创面的临床效果
    车可心, 熊枫, 杜伟力, 代强, 胡云刚, 王艺雯, 植林, 张慧君, 于东宁, 沈余明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5, 20 (05): 391-396.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5.05.005
    摘要 (1) HTML (0) PDF (2392 KB) (0)
    目的

    观察采用多种皮瓣修复下肢肌腱滑动性创面的临床效果,分析下肢肌腱滑动性创面的治疗策略。

    方法

    2021年2月至2025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整形与创面修复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下肢肌腱滑动性创面患者20例,其中男16例、女4例,年龄23~68岁。致伤原因为下肢术后继发创面12例,创伤7例,感染1例。创面面积为2.0 cm×2.0 cm~5.0 cm×18.0 cm。根据创面情况采用不同皮瓣进行修复,包括腓肠神经营养皮瓣8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5例,腓动脉穿支皮瓣4例,足背动脉皮瓣1例,跗外侧皮瓣1例及局部随意皮瓣1例。皮瓣面积为3.5 cm×9.0 cm~7.0 cm×21.0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皮瓣外观与质地及下肢功能。

    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8个月。术后皮瓣成活良好,皮瓣外形、质地理想,供区及受区创面愈合良好,下肢功能恢复满意。

    结论

    对于下肢肌腱滑动性创面,采用多种类型皮瓣修复,联合术后局部制动与多阶段康复训练,可获得较满意的外形与功能重建效果。

  • 13.
    面部瘢痕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
    吴月艳, 熊枫, 胡云刚, 杜伟力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5, 20 (05): 397-403.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5.05.006
    摘要 (1) HTML (0) PDF (2916 KB) (0)
    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面部瘢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方法

    系统检索2005年1月至2024年12月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面部瘢痕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VOSviewer软件和Bibliometrix R包对文献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关键词共现及聚类等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2 931篇面部瘢痕相关文献。2005—2024年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2 192篇),其次为中国(1 086篇)和韩国(407篇),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Lee JH(23篇)。上海交通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处于合作网络核心位置,与其他国际研究机构合作紧密。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显示,强脉冲光、二氧化碳激光、肉毒毒素及富血小板血浆等主题显著聚集。

    结论

    面部瘢痕研究呈持续增长趋势,以激光医学和再生医学为代表的微创治疗是面部瘢痕研究的热点方向。

  • 14.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沙棘促进烧烫伤创面修复的作用机制
    张子远, 姜笃银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5, 20 (05): 404-411.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5.05.007
    摘要 (1) HTML (0) PDF (3366 KB) (0)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沙棘促进烧烫伤创面修复的活性成分、靶点和作用机制,并通过分子对接进行验证。

    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获取沙棘活性成分与靶点基因,综合NCBI、GeneCards、OMIM数据库的烧烫伤靶点基因,绘制交集基因的韦恩图。通过STRING数据库对交集基因进行分析,使用Cytoscape 3.10.2软件进行关键基因筛选并建立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将关键基因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沙棘促进烧烫伤创面修复的活性成分-靶点基因-作用通路网络。通过PDB、PubChem数据库进行蛋白质结构及小分子结构确认,利用AutoDock对沙棘活性成分和关键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并利用PyMOL进行可视化。

    结果

    检索出沙棘主要活性成分33个,包括槲皮素、异鼠李素、天竺葵素和山柰酚等;获取相关靶点基因167个,烧烫伤靶点基因3 897个,筛选出交集靶点68个和关键基因12个,包括CASP3、EGFR、ESR1、IFNG、IL6及PPARG等。KEGG富集分析显示,沙棘促进烧烫伤创面修复主要涉及癌症、感染及内分泌抵抗相关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关键蛋白与沙棘活性成分对接良好。

    结论

    沙棘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共同作用促进烧烫伤创面修复。

  • 15.
    对硒代甲硫氨酸逆转糖皮质激素介导的成骨细胞凋亡和成骨阻抑治疗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机制探索
    马小杰, 张贵慧, 李润泽, 王秋入, 陈带领, 马清伟, 张磊, 陈长军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5, 20 (05): 412-420.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5.05.008
    摘要 (1) HTML (0) PDF (3634 KB) (0)
    目的

    研究硒代甲硫氨酸(Se)对地塞米松(DEX)诱导的成骨细胞(OB)凋亡及成骨抑制的保护作用,并分析其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大鼠的保护效果。

    方法

    体外培养MC3T3-E1细胞,将MC3T3-E1细胞分为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DEX组(DEX 10 μmol/L)以及DEX+Se组(DEX 10 μmol/L + Se 10 μmol/L),使用CCK-8法测定各组细胞增殖活力;同时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OB成骨分化的变化;通过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探针法观察细胞活性氧(ROS)的累积情况,并运用流式细胞术、Real-time PCR以及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e对DEX作用下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相关分子表达的影响。取1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分为3组,每组4只,均进行脂多糖肌内注射后,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甲泼尼龙(MPS)模型组、MPS+Se干预组,通过HE染色观察空骨陷窝的发生和治疗情况。

    结果

    在DEX作用下,MC3T3-E1细胞中ROS水平显著升高,同时细胞凋亡也显著增加,成骨分化能力显著下降。然而,Se可以通过减少DEX诱导的OB中ROS积累,抑制细胞凋亡,并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有效缓解DEX引起的成骨功能障碍。经Se灌胃的SONFH模型大鼠,骨小梁的排列和数量相比MPS模型组大鼠得到显著的改善,空骨陷窝数量减少,骨坏死表现介于生理盐水对照组与MPS模型组之间。

    结论

    Se能够逆转DEX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并通过激活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缓解OB的成骨抑制作用,为SONFH的治疗提供潜在策略。

  • 16.
    指端软组织缺损治疗的研究进展
    谢腾, 唐林峰, 巨积辉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5, 20 (05): 421-425.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5.05.009
    摘要 (2) HTML (0) PDF (1987 KB) (2)

    指端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是当前临床研究热点,理想的修复方式需同时兼顾手指的感觉、功能及外观。目前,国内外针对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式主要包括人工真皮及生物半透膜密闭包扎、足部游离皮瓣移植、带蒂穿支皮瓣和游离穿支皮瓣移植、指动脉岛状皮瓣移植及推进皮瓣移植等,各类术式均有其特点与适用场景。通过围绕上述修复方式的特点、应用前景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 17.
    浅析人工智能在海战烧伤诊疗中的应用前景
    张家乐, 田璐, 伍国胜, 刘莹莹, 李志, 吴琼, 纪世召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5, 20 (05): 426-430.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5.05.010
    摘要 (2) HTML (0) PDF (1971 KB) (0)

    在远离陆基医疗体系的海战场环境中,专业医疗人员短缺和救治条件有限,导致烧伤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应急处置面临严峻挑战。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战伤救治领域展现出突破性应用价值。本文系统梳理了近年来AI在烧伤面积评估、深度诊断、并发症预测及个性化治疗中的突破性进展,并聚焦未来海战特殊场景,探讨AI技术在复杂战场环境下的应用前景与技术挑战。

  • 18.
    多源信息融合下人工智能在慢性伤口管理中的精准应用与展望
    石爽, 王艺, 史娜, 徐微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5, 20 (05): 431-435.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5.05.011
    摘要 (6) HTML (0) PDF (1976 KB) (1)

    慢性伤口作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难题,其管理方式及评估手段亟待技术革新。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能力,在慢性伤口的精准评估、治疗决策辅助、远程管理及个性化干预支持等方面展现出显著应用价值。通过系统综述近5年国内外人工智能在慢性伤口管理中的技术应用现状及临床实践,深入剖析现存挑战与不足,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前瞻性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技术创新与临床转化提供参考。

  • 19.
    慢性难愈合创面操作性疼痛非药物镇痛管理的研究进展
    赵向阳, 赵静, 陈宝莉, 王志娟, 薛驰, 王芬, 焦晓春, 王立娜, 周琴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5, 20 (05): 436-441.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5.05.012
    摘要 (0) HTML (0) PDF (2305 KB) (1)

    慢性难愈合创面操作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创面愈合进程,传统镇痛药物的应用因其副作用及依赖风险影响而受限,探索安全有效的非药物镇痛管理策略成为临床关注的重点。通过系统整合慢性难愈合创面操作性疼痛非药物镇痛的研究进展,总结其应用效果与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完善慢性难愈合创面操作性疼痛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参考。

  • 20.
    脂肪干细胞及其衍生物在不同创面愈合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黄宇哲, 吴镔莎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2025, 20 (05): 442-446. DOI: 10.3877/cma.j.issn.1673-9450.2025.05.013
    摘要 (1) HTML (0) PDF (1946 KB) (0)

    创面愈合是一个由多种细胞相互作用及复杂信号转导网络共同调控的过程。当局部微环境发生紊乱时,创面愈合延缓甚至不愈合,难愈性创面仍是目前临床上面临的一大挑战。脂肪干细胞来源丰富、获取方便,且具备强大的旁分泌功能和多向分化潜能,在创面修复与再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脂肪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衍生物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在不同创面愈合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干细胞疗法在创面治疗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新思路。


AI


AI小编
你好!我是《中华医学电子期刊资源库》AI小编,有什么可以帮您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