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改良足底取皮法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4年8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65例,其中男45例,女20例,年龄18~80(41.83±0.22)岁。烧伤总面积30%~97%TBSA,Ⅲ度烧伤面积30%~85%TBSA。双足底采用常规方法或改良方法取皮1~4(1.8±0.9)次,将采用常规方法取皮1次的22例患者纳入常规组,采用改良方法取皮1次的21例患者纳入单次取皮组,采用改良方法取皮2~4次的22例患者纳入反复取皮组。改良方法包括供皮区去角质处理、负重区不取皮、扩大取皮范围、根据不同部位采用不同取皮刀具和取皮手法、供皮区应用创面敷料及采用邮票状刃厚皮移植等措施。末次取皮后,单次取皮组分别与常规组、反复取皮组末次取皮面积、术后7 d皮片成活率、供皮区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供皮区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进行比较,同时计算22例反复取皮组患者相邻2次取皮的间隔时间,并通过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行走功能及供皮区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65例患者末次取皮后,常规组、单次取皮组与反复取皮组的末次取皮面积分别为1.5(1.0,1.8)%、3.8(3.0,4.0)%与3.7(3.5,4.0)%TBSA,单次取皮组高于常规组(U=443.500,P<0.001)。3组术后7 d皮片成活率分别为70.0(65.0,78.5) %、94.0(91.0,95.0) %与94.0(90.0,95.0)%,单次取皮组高于常规组(U=448.500,P<0.001)。3组供皮区愈合时间分别为14.0(13.0,16.0)、10.0(9.0,12.0)与10.0(10.0,11.0)d,单次取皮组低于常规组(U=20.500,P<0.001)。3组术后6个月供皮区VSS评分分别为4.0(4.0,5.0)、2.0(2.0,2.0)与2.0(2.0,2.0)分,单次取皮组低于常规组(U=11.500,P<0.001)。单次取皮组与反复取皮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反复取皮组患者相邻2次取皮间隔时间为10~45(12.5±0.5)d。术后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全部患者行走无异常,供皮区无疼痛、破溃等并发症发生。
结论 改良足底取皮法可增加足底取皮面积,提高皮片成活率,促进供皮区愈合,减少供皮区瘢痕及并发症,反复取皮不会影响疗效,可为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提供良好的自体皮源。